导航

从深度心理学角度理解与传统宗教角度理解“苦难”的不同

从深度心理学角度理解与传统宗教角度理解“苦难”的不同
曲慧东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人生在世,苦难不可避免。在人类的进化中,为了摆脱现状、寻找精神的慰藉,宗教进而发展,所有的宗教的体系,都是在安慰我们,为承受苦难提供帮助,提供某种精神上的解释。从深度心理学角度看,在受苦的时候,之前信念的想法就会受到质疑,所以他要去为自己的生命寻找新的意义,进入转化的过程,从而促进一个人的成长。本文将分别从深度心理学角度与传统宗教角度尝试探讨二者对“苦难”理解的不同。
【关键词】苦难;宗教;精神慰藉;心理学;生命意义 
 
 
苦难的中文释义是指痛苦和灾难,英文是suffering,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中的释义是Suffering is serious pain which someone feels in their body or their mind。无论是中文的解释还是英文的解释,苦难都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是可怕的东西,其包含天灾,也有人祸。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旱灾、龙卷风、台风等等自然灾害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力量,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抗拒的。战争、亲人的去世、情感的丧失以及事业、学业上遭受的挫折等,也皆是人生在世都可能不得不去面对的不幸境遇。我们的社会通常情况下会把苦难视为是一种消极的、不好的部分,如果我们仅仅是被动的去受到压制或者感受到被压制的话,那它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但如果一个人能够去有意识地承受苦难,并且在这个行为当中也能够去找到一种意义,那苦难不仅仅是带来伤害,更会有所帮助。而各种宗教对苦难的态度也都很明确,那就是承认苦难,并且勇于面对苦难,越挫越勇,从而超越苦难[1]。
1.从传统宗教角度理解“苦难”
所有的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这种价值仅在于引人出世。当人们承受的苦难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的忍受限度就达到了极限,这个时候人们倾向于寻找一种精神寄托来战胜苦难[1]。通过受苦,人们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荣格曾经指出,宗教是心理治疗的思想体系,宗教能够帮助承受苦难的人去获得治愈。在大部分的宗教体系当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恩赐或者惩罚的心理学的系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会认为受到苦难是因为犯下过一些罪恶,并且受到了惩罚[2]。
基督教宣扬安于苦难,并且承受苦难。耶稣是臣服于苦难的,出于对人类的爱,他主动的去承受苦难[2]。基督教的宗教体系中会强调,在承受苦难的时候,神性也是存在的,尽管一些基督徒会在受难时对神的存在产生怀疑,但教义中强调就是在这种混乱当中,你才能够在神性上与基督相遇。即使是无法接受的苦难,也应该去承受,不能以自杀的方式去逃避,心怀感恩地接受上帝赐予的一些,方可得到上帝的庇佑进入天堂。
佛教对苦难的态度是承认苦难,超越苦难,进而战胜苦难。佛教和印度教都注重因果报应,相信前世因今生果,所以教导人们少作恶多积善。无论是小乘佛教注重的自我拯救,还是大乘佛教主张的普度众生,其根本都是要先自己觉悟和解脱。人心总是在攀援、依附一些无常之物,而事物具有不断流动、不断生灭的特性,当人心无所依附时,苦难就随之产生。
犹太教视苦难为一种神圣的介入或干预,被视为是对于信仰的一种试炼和检验。固守犹太教且民族意识强烈的犹太民族经常掀起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在二战中,几近灭绝的犹太人,经历了可称为人间炼狱般的苦难,然而苦难并没有摧毁他们的意志,反而造就了这个民族的非凡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用基督教的话来说:痛苦是上帝使我们的心灵从尘世暂时的事物转向永恒、转向他本人的伟大教育手段。所以受苦导向内在的安宁[3]。作为在苦难中寻求庇佑的宗教,宗教不仅给忧伤者以安慰,给绝望和死亡者以希望,给身处危难者以激励,并为生活之种种带来欢乐[1]。宗教慰藉了苦难中的人们,苦难也促进了宗教的传播与发展。
2.深度心理学角度理解“苦难”
荣格心理学上来说,我们的生命里,有一种目的性,生命的历程就是为了去达成这种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苦难是很重要的一个源泉,去刺激和激发我们内在的这种生命固有的目的性和寻求目的一种过程[2]。
荣格认为找寻意义感会让苦难更能可以忍受。找到什么意义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正面的、充满希望的,那会激发生活的满意度,会促进身体的健康,但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会让人更加失望、绝望、消沉。无论找寻的结果如何,在荣格看来,我们都要去关注症状背后的,来自超个体的自性或者无意识的信息,因为无论是抑郁症还是焦虑症,这些症状都是有意义的。症状不是我们急于要去摆脱或者消除的东西,我们必须要从症状中发现其意义,到底症状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荣格发现,寻求心理治疗的过程当中,很多病人并不仅仅是受苦于一些特定的疾病,而是受困于他们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心理治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他们去找到一种新的意义,为他们的生活注入一种新的能量[2]。
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追求意义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动机。二战期间,弗兰克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他发现一个人内心存在着意义或对未来生活还有期望的,即不放弃“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的,往往更加有可能在纳粹的折磨中生存下来,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4]。 弗兰克认为,虽然我们没有自由去选择苦难是否发生,但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是面对苦难的态度。
    从原型层面理解,承受苦难的过程并不是运气不好,而是过渡性的过程。经历苦难,意味着我们的生命走到了一种转变、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苦难会推动我们的人格发展到一种新的阶段[2],是转化的一个过程。生活中,情感的丧失、罹患重疾,都会将一个人强行推入到一种转化的过渡性过程当中,会发生一些关于自我认同感和生命方向感的转变,当他经受了苦难的洗礼,重获“新生”时,也会达成一种新的意识状态。
还有一个层面是全然接受的状态,《易经》遯卦和蹇卦都描述了面对苦难时的这种态度。《序卦传》“遯者,退也。”退,从艮,遯卦上乾为君子,下艮为山为退,君子退居深山之象[5],退回亦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蹇卦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意思是说:蹇,艰难,险境在前边;看到险境而能(提前)停止,真是明智啊。蹇卦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是在说君子由此领悟反求自身修养道德。当我们发现面对苦难抵抗、努力都是徒劳的时候,全然的放开,未尝不是给事情发生自然而然的转变提供机会。学着与病痛、孤独等苦难共存,接受它们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反而可以为我们保留精力和实力,会给我们内在更多的自由感。
3.结论
现在我们正在经历一种文化的变迁,宗教的影响力正在慢慢的减退,传统宗教在人们承受苦难时给出很多答案,但并不是很有意义,因此需要我们人类自己去追寻,在生命中、在生活里,亲自在情感上体验遭受苦难的感受。苦难能够去促进一个人的成长,会产生一种全然不同的对于生命的理解和看法,会发现和找到一种心理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小娟.浅谈宗教与苦难人生的关系[J].山西青年,2017,15:65-66.
[2]Lionel Corbett.从深度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苦难[R/OL].东方心理长,2017-08-07[2018-01-18].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YyMTUxOQ%3D%3D&idx=1&mid=2655418993&sn=b15ec6a5441d900ef43b4519e71f4e91.
[3]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36.
[4]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2-4.
[5]李守力.轻松学《易经》第三十三卦:遯——天山遯,艮下乾上[R/OL].文化传统2017-07-1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M0OTYwMg%3D%3D&idx=1&mid=2651997795&sn=692d99487ea833114577e52dc056370f.
返回
电话 短信 位置

简介| 文章| 项目| 联系

技术支持:沈阳启轩传媒  版权所有:斐乐蒙